姓名学常识之起源与发展

作者:八方居士  时间:2019-09-27   

中国人的姓名由来已久,对于“姓”、“名”等字的原始含意,汉代许慎在《说文解字》中说:“姓”人所生也,从“女”、“生”。这是对“ 姓” 字来 源的 阐 释。前一句说姓是与“ 生” 俱来 的, 即人一生 下来就有了“姓”。姓是什么呢?后一句作了解答:“姓”这个字是由“ 女”与“ 生” 两 部分构成的。这里 的“ 女” 即“ 母”,“ 女”、“ 生” 就是生母。人的生命是“生母”带来的,因此人的“姓”也是要从“生母”,即生母姓什么,子女就要姓什么。所以,姓名学的研究者一致认为,华夏的“姓”产生于远古的母系氏族时期。

姓名学常识之起源与发展

“姓”字的创造反映了母系氏族时期的历史特点。那时同一个生母的几代子孙都生活在一起,由这个血缘关系组合成的原始集“氏族”这个名称是后人命定的,氏者姓,族即本族,体就是氏族。

氏族就是同姓同祖的大家族。由此可推出,作夏人的姓名,在文字还没有创立的远古时代就已诞生,文字产生之后,姓名才有了个人文字标志的功能。

据考证,在中国古代先有姓氏,后有姓名。姓氏是指姓与氏的合称。据《通志。氏族略序》记载,三代之前姓氏分称为二,男子称氏,女子称姓,氏可以别贵贱:富贵的人有氏,贫贱的人有名无氏。

姓可以控制婚姻,故有同姓、异姓、庶姓之别:氏同姓不同者,婚姻可通;姓同氏不同者,婚姻不可通。据统计,我国见于文献的姓氏就有5660个,其中单姓3484个,复姓2030个,三字姓146个。

姓名学也渊源于我国古代诸多先贤的哲学思想,是我国的国粹。孔子说:“名不正则言不顺”。苏东坡说:“世间唯名实不可欺”。严复说:“一名之立,旬月踟躅”。诸先贤都道出了姓名对人的重要性。

古代有名言:“有其名必有其实,名为实之宾也”。在《说》一书中,训义“名”为“命”,“名自命也”。在古时,许多学者虽对姓名做过研究,可惜只是解其字义而未加以发展,更没有与《易经》结合起来形成一门专门的学问。后来,各代学者虽有补充,详加说明,然而始终没有被世人重视,只是在民间流传。至十八世纪末,十九世纪初,日本学者雄崎健翁将姓名学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整理,并美名称为“圣学”,实为中国姓名学。而研究此学的门生则给予“圣学生”的学好。之后,此风传入新加坡、香港、澳门、台湾、韩国等地区,渐传至我国东北逐成今日之姓名学。

专辑导读

网友喜欢

版权声明:姓名学常识之起源与发展,源自 好听的名字,所属栏目 姓名学,所属专题 姓名学常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