起名字的典故

作者:八方居士  时间:2019-09-28   

在中国,很多名字都是出自于典故,一个名字预示着一个故事,有着它特定的内涵,那么如何进行典故事起名字,有一些比较好的典故进行起名参考。虽然起名字的典故很多,但想要给孩子取到一个带典故的好名字是非常不容易的,接下来小编整理了关于名字的典故,希望会给你带来一定的帮助。

起名字的典故

【牛角挂书】隋李密,父李宽爵蒲山公。密初为隋炀帝侍卫,状貌奇俊,为炀帝所忌。宇文述劝谕曰:“君家世素贵,当以才学显,何必居身侍卫。”李密于是辞去侍卫职,折节读书。闻学者包恺名,骑牛前往从学,沿途不废读书,将《汉书》挂在牛角上,且行且读。途中为越国公杨素所见,杨素按辔在后跟踪,见他读得专心致志,问道“书生何以如此勤学?”李密见是越国公,立即下牛拜见。询问之下,方知正读《项羽传》,杨素不胜赞叹,归语其子玄感。杨玄感即倾心结交。“牛角挂书”遂为喻好学不倦的掌故。(典见《新唐书·李密传》、《语林》)

【咏絮才高】东晋政治家谢安在雪天合家聚谈,与儿女讨论文义。正值户外雪越下越大,谢安兴致勃发,就指着外面的飞雪问:“白雪纷纷何所似?”谢安的侄子谢朗随口说:“撒盐空中差可拟。”侄女谢道韫接着道:“未若柳絮因风起。”谢安听后大加赞赏,夸奖侄女才思不凡。谢道韫是东晋有名的才女。柳絮随风飞扬,状似飞雪,用以比喻纷飞的白雪,恰切而形象,故世人誉妇女富有诗才为“咏絮才”。苏轼《谢人见和雪后书北台壁二首》之一“渔蓑句好应须画,柳絮才高不道盐”,即用此典。(典见《世说新语·言语》、晋书王凝之妻谢氏传》)

【三年不窥园】西汉名儒董仲舒,是专治《春秋公羊传》的今文经学大师。汉景帝时代任博士,悉心传授经学,曾三年不窥园。后人常以三年不窥园形容学习专心。元马祖常《壮游》诗:“三年不窥园,自谓五经笥。(“经笥”是装经书的箱子,诗意为因专心学习而学问渊博)”,即用此典。(典见《汉书·董仲舒传》)

【雪泥鸿爪】宋代诗人苏轼、苏辙兄弟,感情深笃。二人于仁宗嘉佑二年(1057)同举进士以后,宦海沉浮,常居两地,故不时相互赠诗以寄思念之情。嘉佑六年(1061)二人于郑州分别后,苏轼在渑池得苏辙诗,中有“相携话别郑原上,共道长途怕雪泥”句。当时天寒雨雪,“雪泥”一词系实记征途之苦。苏轼因在《和子由渑池怀旧》诗中予以发挥,有句云“人生到处知何似,应似飞鸿踏雪泥。泥上偶然留指爪,鸿飞那复计东西。”以鸿雁踏雪泥而又各自东西,喻兄弟因身不由己而分离。“雪泥鸿爪”后成为指往事所遗痕迹的有名比喻。(典见《苏轼诗集》)

【韦编三绝】先秦时期,纸张尚未发明,文字通常书写于竹简上,然后用皮绳(韦)编缀成书,称为“韦编”。孔子晚年喜读《易经》,反复研习,以至于韦编三绝(韦绳磨断了三次)。但他仍未以此为满足,曾云:如果再能给我几年时间,那么我于《易经》的理解,便可以达到文质兼备的程度了。“韦编三绝”,后成为发奋苦读的代称,为诗文中所广泛使用。(典见《史记·孔子世家》)

【鸡窗】古代志怪书称:兖州刺史宋处宗得一长鸣鸡,喜爱备至,每日将鸡笼放在书房窗前。此鸡常听主人吟诗读书,时间长了,竟能谙习人语,时与宋处宗对话,谈论问题颇有见解。后世遂以“鸡窗”代指书窗,书斋。如唐代诗人罗隐《题袁溪张逸人所居》诗,有“鸡窗夜静开书卷,鱼槛春深展钓丝”句。(典见《艺文类聚》引《幽明录》)

【磨杵作针】相传唐代大诗人李白少年时曾在四川的象耳山中读书,中途废弃。某日闲逛至小溪畔,遇一老妪磨铁杵,李白不解磨杵何用。老妇人告以欲磨杵作针,李白深受感动,立即回山,发愤读书,学问大进。后人因以“磨杵成针”比喻持之以恒者有志竟成。今谚也仍然有“只有功夫深,铁杵磨成针”之语。(典见《蜀中广记·上川南道彭山县》)

【磨穿铁砚】五代时人桑维翰初应进士试,主考官恶其姓,以“丧”同音,不予录取。有人劝其不必应进士试,可以从其他途径入仕。桑维翰慨然作《日出扶桑赋》以见志,表明应考决心。并铸铁砚台一方示人曰:铁砚磨穿,则从他途径出仕。后终以进士及第。后人因以穿铁砚喻意志不变或刻苦读书坚持不懈。陆游《夜读书》“韦编屡绝铁砚穿,口诵手钞那计年”,即用此典。(典见《旧五代史·桑维翰传》注引《春渚记闻》、《新五代史·桑维翰传》)

【江郎才尽】南朝梁代文学家江淹,早年即以文章著名,他的《恨赋》、《别赋》更是抒情小赋中的名篇,故被时人称为江郎。传说他曾两次得梦,一次梦见西晋诗人张协对他说:前以一匹锦相寄,今可见还。江淹就把剩下的尺锦缎奉还,这人就大怒说:那得割截都尽!便将所余锦赠与江淹同时的文学家丘迟,说道:余此数尺既无所用,以遗迟。从此,江淹文思滞涩,遂无佳篇。另一次梦见一个自称郭璞的男子对他说:吾有笔在卿处多年,可以见还。江淹就从怀中取出五色笔奉还,此后,作诗遂无佳句。江淹后期诗文大不如前期,故时人谓之才尽。后人常用“江郎才尽”比喻文思减退。(典见《南史·江淹传》、《梁书·江淹传》)

【暮云春树】唐代大诗人李白与杜甫,天宝四载(745)秋在山东定交,同游齐鲁。李白当时已诗名显赫,杜甫则方初露头角。两人相处时间虽不长,但彼此倾心相与,分手时,李白曾作了《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》诗,依依惜别。从此杜甫西去长安,李白南游吴越,末尝再晤。别后年馀,杜甫在长安怀念浪迹吴越的李白,曾作《春日忆李白》,极写思念之苦,诗云:“白也诗无敌,飘然思不群。清新瘐开府,俊逸鲍参军。渭北春天树,江东日暮云。何时一樽酒,重与细论文!”诗中春树、暮云两句,喻分处两地,动静互异之状,即景寓怀,不言情而情在其中。后因以暮云春树喻亲朋天各一方,徒劳思念,诗文中时用之,尺牍中尤为常语。(典见《杜工部集》)

【燃糠夜读】南齐人顾欢,家贫好学。其父命往田间驱赶麻雀,顾欢作《黄雀赋》而归,田中稻穗被雀食过半。父怒,欲责之,见其所作赋乃止。乡间有学舍,顾欢因家贫无以受业,常倚学会舍壁后偷听,默记心中。夜间或点松枝以映书,或燃糠夜读。积年,学业大成。后在浙江天台山开馆授徒,受业者常多达百人。“燃糠夜读”遂与“囊萤映雪”一样,被后世作为刻苦自学之典,用于诗文中。(典见《南史》及《南齐书》本传)

【管城子】唐代韩愈曾作《毛颖传》一文,寄感慨于游戏笔墨,以拟人的手法,称毛笔曰毛颖,叙述了毛笔的历史故实,其中有:秦皇帝使(蒙)恬赐之(指用其毛作笔的兔)汤沐而封诸管城,号曰管城子。因此后人便以管城子为毛笔的别称。宋黄庭坚《戏呈孔毅父》诗:“管城子无食肉相,孔方兄有绝交书。”(典见《昌黎先生集》)

【如椽笔】晋人王珣梦见一人以如椽之笔与之。梦醒后道:此当有大笔事。不久帝崩,哀册、谥议皆王珣所草。如椽笔,犹言指重要的文字。后也用以比喻笔力雄健。如元程钜夫《和寅夫惠教游鼓山》诗:“烦公更泚如椽笔,摹写云天不尽容。”又宋张鎡《诚斋现韵见遗走笔复和并邀尤检正京右司观花》诗“戈挥就借如椽笔,不信湖边日易沉”,都是指以大手笔描摹绚丽的自然景色。(典见《晋书·王导传》附王珣)

【梦笔生花】李白是唐代伟大诗人,他与杜甫并称,为我国诗史上的双璧。民间爱慕其诗才,曾创造多种传说、故事。相传李白少年时,曾梦见笔头生花。自此,便天才横溢,文思泉涌。后人也因此以“梦笔生花”“生花妙笔”等语赞誉人的文才,清人弹词《笔生花》即以此为名。唐钱起《送郭秀才赴举》诗:“新经梦笔夜,才比弃繻年。”(典见《开元天宝遗事》)

【润笔】隋郑译与隋文帝杨坚有同学之谊,且有定策之功,封沛国公,位上柱国。但郑译贪财收贿,官声极坏,为宪司所劾除名。但文帝念旧,仍授为隆州刺史。因病请回京,文帝在醴泉宫召见郑译,面谕复沛国公、上柱国爵位,并令内史令李德林立作诏书。侍臣高熲戏谓译曰:“笔干。”译答曰:“出为方岳,杖策言归,不得一钱,何以润笔。”隋文帝听后大笑。润笔或以金钱,或礼品。如宋欧阳修《归田录》卷一说:“王元之(禹偁)任翰林,尝草夏州李继迁制,继迁送润笔物数倍于常。”《归田录》卷又说:“蔡君谟(襄)既为余书《集古录目序》刻石,其字尤精劲,为世所珍。余以鼠须栗尾笔、铜绿笔格、大小龙茶、惠山泉等物为润笔。”明清以后,大抵以金钱为润笔,卖文鬻书,均有润格,按价付酬。(典见《隋书·郑译传》)

【檄愈头风】古代征讨时,晓喻敌方及军民之文告称檄,常委文章高手为之。汉末陈琳为建安七子之一,初事袁绍,袁绍攻曹操时,曾作檄文之,在叙曹操父祖丑行时,文词骏利。袁绍败后,归曹操。曹操虽责檄文中罪及父祖,但因其才华而不咎既往,委记室,命草拟檄文。陈琳作檄文,草稿先呈曹操核阅。曹操有头风病,一日正病发,卧床读陈琳所作,霍然而起曰:“此愈我病。”其文字之动人如此。小说《三国演义》将曹操阅檄文头风顿愈一事移植为即读陈琳代袁绍所作檄文,与正史稍有出入。后常以檄愈头风誉他人诗文之警辟。如唐元稹《酬李六醉后见寄口号》“顿愈头风疾,因吟口号诗”,即用此典。(典见《三国志·魏书·王粲传》附陈琳传裴注引《典略》)

【诗肠鼓吹】南朝宋代画家戴颙,春日携双柑斗酒外出。人问何往,答云:“往听黄鹂声,此俗耳针砭,诗肠鼓吹。”“双柑”,即双环的大酒壶;“双柑斗酒”指游春所携酒食,后来演化为游春代词。而“诗肠鼓吹”即指黄鹂的鸣声可激发人的诗思。(典见《云仙杂记》引《高隐外传》)

【力透纸背】颜真卿为著名的书法家,其《张长史十二意笔法记》中,称赞张旭的书法:“当其用锋,常欲使其透过纸背,此功成之极矣。”故后以“力透纸背”形容书法遒劲有力。又用以形容诗文立意深刻,造语精警,如清赵翼评陆游诗:“意在笔先,力透纸背。”(典见《颜鲁公文集》及《瓯北诗话》)

【夭桃秾李】《诗经》中咏男女婚嫁之诗歌极多,如:“桃之夭夭,灼灼其华。之子于归,宜其室家。”诗中以桃花茂盛艳丽的色泽,比喻年轻女子的貌美,并预祝女子嫁后必将给夫家带来幸福。又如:“何彼秾矣,华如桃李。平王之孙,齐侯之子。”“秾”,繁盛之意。诗言周王之女下嫁齐侯之子,新人光彩照人,有若桃李之花。后因以喻少年俊俏的新郎新娘。如唐张说《安乐郡主花烛行》:“星昴殷冬献吉日,夭桃秾李遥相匹。”(典见《诗经·周南·桃夭》、《诗经·召南·何彼秾矣》)

【干卿底事】南唐中主李璟,与中书侍郎冯延巳均工词,李璟有《浣溪沙》一首,其佳句为“细雨梦回鸡塞远,小楼吹彻玉笙寒”;冯延巳有《谒金门》一首,其佳句为“风乍起,吹皱一池春水”。一日,中主戏谓冯延巳曰:“吹皱一池春水,干卿底事?”冯延巳即应曰:“未若陛下‘小楼吹彻玉笙寒’也。”当时以君臣问答为佳话。后人遂以“吹皱一池春水”或“干卿底事”,用以责人多管闲事。(典见陆游《南唐书·冯延巳传》)

【一字千金】战国末年,秦相国吕不韦秉政,有家僮万人、食客三千。他命门客各著其所闻,汇集为《吕氏春秋》一书。书成,吕不韦令公布于咸阳城门,同时悬千金于其上,声称有能增删一字者,赏千金。西汉时,淮南王刘安撰《淮南子》,亦仿效此法,悬千金以征求意见。后代遂以“一字千金”喻文学作品或书法的造诣深湛。如梁朝诗歌理论家钟嵘的《诗品》,称赞《古诗十九首》:“惊心动魄,可谓几乎一字千金。”(典见《史记·吕不韦列传》)

【自出机杼】北魏车骑大将军祖莹,聪明好学,八岁便能诵读《诗》、《书》。祖莹读书每每夜以继日,父母亲怕他积劳成疾,禁止他夜读。古代燃火不易,祖莹每藏火于炉灰之中,遣走僮仆,俟父母安寝后,独自点灯烛夜读,乃至通宵达旦。祖莹后以才名拜官太学博士,与名士袁翻齐名。当时人称:“京师楚楚袁与祖;洛中翩翩祖与袁。”祖莹为文重独创,反对模拟剽窃,常谓:“文章须自出机杼,成一家风骨,何能共人同生活也。”机杼,即织布用的梭子,是“织造”的代语。后因以“自出机杼”比喻诗文不依傍他人,能别开生面、匠心独运。(典见《魏书·祖莹传》)

【傍人门户】宋代文学家苏轼喜戏谑,曾述一寓言云:桃符与艾人争执,桃符仰视艾人而骂曰:“汝何等草芥,辄居我上?”艾人俯而应说:“汝已半截入土,犹争高下尔?”桃符怒,纷然不已。门神解之说:“吾辈不肖,方傍人门户,何暇争闲气耶?”桃符为古代悬于门上避邪的桃木板,上书“神荼”、“郁垒”四字,为后世春联的前身,每年元旦更换。艾人为端阳节避邪之物,以艾草作成。端阳为五月,一年已将过半,故艾人讥桃符“已半截入土”。门神为门上驱邪之物,三者均着于门户,故说“傍人门户”。世指学问文章无独立见解,诗文无独创风格,追随他人,不能自成一家者为“傍人门户”,诗文评论中常用之。(典见《东坡志林》)

【余音绕梁】古代传说:韩娥善歌,曾东行至齐,因中途断粮,在雍门卖唱乞食,人去而余音绕梁,三日不绝。“余音绕梁”,回旋不散,后遂用以赞扬歌声之美妙动听,使人难忘。晋张华《博物志》卷五作“余响绕梁”。唐罗隐《中元夜泊淮口》诗“欹枕正牵题柱思,隔楼谁转绕梁声”,用典本此。(典见《列子·汤问》)

【黄绢幼妇】东汉邯郸淳作《曹娥碑》,蔡邕读之,大加赞赏,因在碑侧题“黄绢幼妇,外孙齑臼”八字。曹操不解此语之意。因问记室杨修是否理解。杨修答道:“解。”曹操命杨修且不解释,容他自作揣测。约行三十里后始解悟,乃命杨修记于别纸,修解说:“黄绢,色丝也,于字为‘绝’。幼妇,少女也,于字‘妙’。外孙,女子也,于字‘好’。齑臼,受辛也,于字‘辞’。所谓‘绝妙好辞’也。”曹操所记亦同。叹说:“我才不及卿,乃觉三十里。”因“黄绢幼妇,外孙齑臼”是“绝妙好辞”的隐语,后人以省文,单取“黄绢幼妇”喻指文辞优美。唐黄滔《和王舍人崔补阙题天王寺》“紫微今日句,黄绢昔年碑”,用典本此。(典见《世说新语·捷悟》)

【雕龙】战国时齐人驺衍善谈天地自然之事,雄辩恢奇,颇动人心,梁惠王待以上宾,平原君拂席为敬,燕昭王拥帚扫除而迎,均极为礼敬。稍后有驺奭,采驺衍之术以纪文,甚得齐王嘉赏,命为列大夫,专营高门大屋为居处,以示尊重,以博能致天下贤士之名。国人因颂为“谈天衍,雕龙爽”。后因以“雕龙”比喻善于文辞。如《后汉书·崔骃传赞》说:“崔为文宗,世禅雕龙。”崔骃一家祖孙父子数代为文坛宗主,均以文辞名世。梁刘勰名作《文心雕龙》,亦取此意而命名。明蔡汝楠《寄华鸿山学士》诗:“才迈雕龙客,心齐失马翁”,也用此典。(典见《史记·孟子荀卿传》)

【依样画葫芦】陶彀博学强记,善文词。在后晋时,已任知制,草拟诏令文书;历后汉、后周,均居显职。宋太祖赵匡胤在陈桥驿兵变中禅位,仓促间未有禅文,陶彀在旁,探怀出禅文进呈,说:“已成矣”。太祖以此甚薄其人。入宋,官翰林学士,有人在太祖面前推荐,言陶彀效力甚多,应提拔。太祖笑道:“颇闻翰林草制,皆捡前人旧本,改换词语,此乃所谓依样画葫芦耳,何宣力之有?”陶彀知后,乃在翰林院壁上题诗说:“官职须由生处有,才能不管用时无。堪笑翰林陶学士,年年依样画葫芦。”后人因以“依样画葫芦”比喻模仿套用,因袭他人。清黄宗羲《明儒学案·发凡》中说:“学问之道,以各人自用得着者为真,凡依门傍户,依样画葫芦者,非流俗之士,则经生之业也。”(典见《东轩笔录》、《续湘山野录》、《孔氏谈苑》)

【取青妃白】唐代古文学家柳宗元主张为文须博采众长而自铸伟词,反对盲目崇古和模拟剽窃,曾针对当时文章流弊言:“世之模拟窜窃,取青妃白,肥皮厚肉,柔筋脆骨,而以为辞者之读之也,其大笑固宜。”妃音配,与配同意;取青妃白,指取青色配白色,比喻东剽西窃,以卖弄文学技巧为能事。清王夫之《论梁元帝读书》:“况百家小道取青妃白之区区者乎!”也作“抽青妃白”,如金元好问《送诗人秦略简夫归苏坟别业》诗:“昨朝见君临水句,乃知抽青妃白非诗人。”(典见《柳先生集·读韩愈所著毛颖传后题》)

【雕虫篆刻】西汉扬雄长干辞赋,曾献《甘泉》、《河东》、《羽猎》、《长杨》四赋于成帝。至晚年,悔其少作。他在《法言》一文中称辞赋是“童子雕虫篆刻”、“壮夫不为”的劣作。雕虫篆刻,指“秦书”八体中的虫书、刻符二体,为童子初学所习课目,故扬雄称为“童子”之业,用以比喻雕章琢句是小技末道。后人贬斥辞赋,或表示自谦,亦常用“雕虫小技”一词。如李白《与韩荆州书》中,即有“恐雕虫小技,不合大人”语。(典见《法言·吾子》)

【屋下架屋】东晋庾阐字仲初,作《扬都赋》,呈给当时掌政的庾亮。庾亮因与庾阐是亲族,为了抬高这篇赋的身价,就说它可与汉代张衡的《两京赋》、西晋左思的《三都赋》妣美。经他一推崇,人人竞写,京都为之纸贵。文学贵在创新,而《扬都赋》不过是摸仿之作,并无新意。因此谢安讥笑说:“此是屋下架屋耳。”同时人王隐也以“屋下架屋”评扬雄《太玄经》,讥其摸仿《易经》。故后人常以“屋下架屋”比喻事物的摸仿或重复。如《颜氏家训序》:“魏晋以来,所著诸子,理重事复,递相模效,犹屋下架屋,床上施床耳。”(典见《世说新语·文学》)

关于名字的典故

【卓文君】卓文君(生卒年不详)。汉代才女,西汉临邛(属今四川邛崃)人。卓文君和司马相如相识相爱的故事,大家可能都知道。“文君”,文采斐然,卓然君子。

【钟子期】钟子期,名徽,字子期。春秋楚国(今湖北武汉汉阳)人。高山流水遇知音。伯牙和钟子期相识后,成了好朋友。后来,子期病死,伯牙不再抚琴。有诗曰:三尺瑶琴为君死,此曲终兮不复弹。

【柳如是】柳如是(1618~1664),本名杨爱,后改名柳隐,字如是,又称河东君。明末清初名妓,秦淮八艳之一。柳如是的名字是读书后,自己取的。“如是”二字出自辛弃疾词“我见青山多妩媚,料青山见我应如是”。

【秦舞阳】秦舞阳(约前240年-前227年),燕国贤将秦开之孙。有诗赞秦舞阳曰:犀渠玉剑良家子,白马金羁侠少年。东坡有词曰:我欲乘风归去,又恐琼楼玉宇,高处不胜寒。起舞弄清影,何似在人间?把酒在月光下起舞,别有一番味道。舞阳,则是对着朗朗乾坤、浩荡白日起舞。朗朗乾坤,艳丽少年,何等大气,磊落!

【徐悲鸿】徐悲鸿(1895·1953),原名徐寿康,现代画家、美术教育家、中国流艺术家画派创始人。在他十七岁那年,他去亲友家吃喜酒,满座衣冠楚楚,只有徐悲鸿一人粗布大褂,人们的嘲讽和白眼,使他如坐针毡。世态炎凉,前途渺茫。千里马不得伯乐,是否将死於槽枥之间?他不禁悲从中来,犹如鸿雁哀鸣,遂改名为“悲鸿”。有诗曰:悲歌可以当泣,远望可以当归。

【纳兰容若】纳兰性德(1655-1685),字容若,号楞伽山人。清代著名词人。纳兰性德和知交从来不称呼“性德”。无论是纳兰本人,还是当时的文人,或是我们,更为喜爱的,可能都是“容若”。有诗曰:人生若只如初见,何事秋风悲画扇?容若。虽然是音译,读起来,犹如一阕好词。把它轻轻放在舌尖,幽转不息的味道便缱绻于唇齿,涤荡开来。

【戴望舒】戴望舒为笔名,原名戴朝安,又名戴梦鸥。戴望舒的诗很美,尤其是《雨巷》和《丁香》。有人说,戴望舒和那个她一定化作了丁香花,现在住在春暖花开的天堂,不怕堵车,没有雾霾。有诗曰:青鸟不传云外信,丁香空结雨中愁。

【林徽因】林徽因,梁思成的夫人。每每谈到北京城的保护,大家都特别怀念这两位文化名人。林徽因原来叫林徽音。徽音这个名字,是林徽因的祖父取的。名字出自《诗经·大雅》:大姒嗣徽音,则百斯男。这是赞美周文王及其母亲妻子的颂歌。“徽音”意为美誉。

【谢冰心】“谢冰心”这个名字,我们都知道“洛阳亲友如相问,一片冰心在玉壶”这句诗,这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诗,名字叫做《芙蓉楼送辛渐》。这里的冰心是指晶莹洁白如冰之水,比喻人玲珑剔透、洁白冰清。

关于名字的典故参考

【罗蒙正】字希吕,希望能成为吕蒙正(宋代大宰相)那样的人。

【王逢年】明代人,号小王右军,因大书法家王羲之称为王右军。

【林大春】明代人,字井丹,因汉代有先贤井丹,字大春,他便以名为字,以字为名。

【陆绍裘】清代人,号小放翁。宋代诗人陆游号放翁。自号小放翁,表白希望成为陆放翁第二的愿望。

【丁思孔】清代奉天广字人,字景行,号泰岩,顺治进士。以“思孔”为名,是为了表示自己要潜心学习儒学,追求圣人之道。

【陈去病】现代人,以去病为名,取健康意,同时以霍去病“去病”为名,表示自己愿忠于国家,学习霍去病,为国捐躯。

【符确坚】以“确坚”为名表明自己意志坚强,同时取“符坚”的“坚”,起名甚妙。

【张仲谋】以孙权的字“仲谋”起名,一是表示自己聪明,二是表示自己愿向孙权学习。辛弃疾有词句:“生子当如孙仲谋。”

【王朝闻】闻名美学家,“朝闻”出自《论语》:“朝闻道,夕死可矣!”

【马三立】闻名相声艺人,“三立”语出《左传·襄公二十四年》:“大上有立德,其次有建功,其次有立言,【虽久不衰,此之谓永存。”

【蒋经国】“经国”出自曹丕《典论·论文》:“盖文章者,经国之大业,永存之盛事。”

【陈三省】“三省”语出《苟子·劝学篇》:“吾日三省吾身。”于省吾,“省吾”出自《荀子·劝学篇》:“吾日三省吾身。”

【刘青山】“青山”出自“留得青山在,不怕没柴烧。”张弛,语出《礼记·杂记下》:“张而不弛,文,武弗能也;弛而不张,文,武弗为也;以逸待劳,文,武之道也。”

【马千里】又叫马良骥,四川书法家,语出唐韩愈《杂说·马说》:“古之有千里马。”

【易家言】“家言”出自《史记太史公自序》:“凡百三十篇,五十二万六干五百字,为《太史公书》序略,以拾遗补缺,成一家之言。”

【傅楚】语出《孟子·滕文公下》:“孟子谓戴不堪曰:子欲子之王这善与·欲其子之齐语也,则使齐傅诸·使楚人傅诸?”

【孟浩然】唐代闻名诗人“浩然”出自《孟子》:孟子曰:“正人善养浩然之气”。

【鲁迅】原名周树人,“树人”出自《管子。权修》:“一年之计,莫如树谷;十年之计,莫如树木;终身之计,莫如树人。”

【薄至清】“至清”取自《汉书·东方朔传》:“水至清而无鱼,人至察则无徒。”

【舒广袖】河南电视台节目主持人,语出毛主席词:“孤寂嫦娥舒广袖。”

【斐冲天】“冲天”出自《韩非子·喻老》:“虽无飞,飞必冲天;虽无鸣,鸣则惊人。”

【陆龙】字在田,取自“见龙在田。”文点,字与也,《论语》中“吾与点也。”

【李宗仁】字德邻,取自《论语》:“德不孤,必有邻。”潘岳,

【莫砺锋】“砺锋”出自诗句“宝剑锋从磨砺出”。何满子,引证宋词同名词牌。

【纪鹏飞】“鹏飞”引证《庄子·逍遥游》:“大鹏展翅飞万里”句。

【孔学思】“学思”语出《论语》:“学而不思则阁,思而不学则殆。”

【李彭年】唐代人,“彭年”出自《庄子·逍遥游》中记载彭祖的业绩。

【徐竹心】“竹心”出自郑板桥诗句。“徐”与“虚”谐音,徐竹心即虚竹心。

【方致尧】宋代人,“致尧”出自杜甫诗句“致君尧舜上。”

【流沙河】著名诗人,《西游记》中有“流沙河”。

【赵子龙】出自《周易》“云从龙,风从虎”。

【杨继业】出自《孟子》“君子创业重统,为可继也”。

【李自成】出自《中庸》“诚者,自成也;而道,自道也”。

【谢春晖】出自孟郊诗“谁言寸草心,报得三春晖”。

【杜民川】出自《国语》“防民之口,甚于防川”。

【朱可均】出自《中庸》“天下国家可均也”。

【赵明诚】出自古语“自明诚,谓之性;自明读,谓之教”。

【路祯祥】出自《中庸》“国家将兴,必有祯祥”。

【毕利器】出自《汉书·刑法志》“工欲善其事,必先利其器”。

【洛冰壶】出自《芙蓉楼送辛渐》“洛阳亲友如相问,一片冰心在玉壶”。

【胡乔木】出自《诗经·伐木》“出自幽谷,迁于乔木”。

【钱谦益】出自《尚书》“满招损,谦受益”。

【方鸿渐】出自《周易》“鸿渐于陆,其羽可用为仪”。

【戴望舒】出自《离骚》“前望舒使先驱兮,后飞廉使奔属”。

【张泰来】出自《易经》“否极泰来”。

【左三思】出自《论语》“季文子三思而后行”。

【黄秋鸿】出自苏轼诗“人似秋鸿来有信”。

【毕远帆】出自李白诗“孤帆远影碧空尽,唯见长江天际流”。

【王尽美】出自“尽美矣,也尽善也”。

【程思齐】出自“见贤思齐,见不贤其内省”。

【刘子舆】字希孟,这是仰慕孟子的表白。

【字安仁】取自“仁者乐山”,以岳代山。

专辑导读

网友喜欢

版权声明:起名字的典故 关于名字的典故,源自 好听的名字,所属栏目 典故取名,所属专题 起名典故